综合新闻
喜讯|我院学子在2025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获国家级奖项!
发布日期:2025年09月02日 作者:卢石权 编辑:卢石权 审核:王迎化 图片来源: 点击量:

近日2025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评审结果正式公布我院派出的11支参赛队伍,凭借出色的专业知识掌握和稳定的现场发挥,最终斩获国家级国家级二等奖2项、省级一等奖3项、省级二等奖2项,实现在历史性突破的好成绩!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是教育部和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主办的全国性大学生科技竞赛活动,是国内规模最大、 影响力最强的电子信息类学科竞赛,每年都吸引了众多高校和学生参与。竞赛旨在推动高校信息与电子类学科改革,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协作能力,在促进高校电子信息类专业和课程建设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竞赛采用“半封闭、相对集中”的组织方式进行,所有参赛队需在“四天三夜”内完成方案设计、实物制作与现场测试,对选手的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提出了极高要求

                           

自今年春季学期开始以来,学院筹划并开展了电赛选拔活动,最终共组建11支队伍,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和暑期在学院集训,在长达数月的备战过程中,全身心投入理论学习和实操训练中,学院实验室中心为各参赛团队提供了开放的实验环境、充足的元器件保障和系统的技术指导,着力营造良好的创新实践环境。此外,学院领导对电子类竞赛一直高度重视,在政策与资源上提供有力保障,为同学们在全国比赛中创造出色成绩奠定了坚实基础;经过连续四天三夜的激烈角逐,我院参赛队员沉着应对赛事压力,合理规划分工,共同攻克了一系列技术挑战,最终成功提交多份优秀的设计作品,展现出扎实的专业功底和良好的综合应用能力。

                           

近年来,学院对学生动手能力高度重视,持续深化产教融合,学生省级以上学科竞赛获奖数量逐年攀升。学校将以本次佳绩为新起点,深入推进“赛教融合、赛研融合”教学模式改革,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与自主创新能力,力争在更多国家级赛事中实现更大突破,为区域产业高质量发展输送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获奖同学队伍经验和感想:

国家二等奖队伍:蔡卓航、金瀚聪、蒋德健;(选做 C题,基于单目视觉的目标物测量装置)这次荣获全国二等奖,是对我们团队最大的鼓励。面对C题“基于单目视觉的目标物测量装置”,我们从零开始,用树莓派+STM32的双核架构、OpenCV轮廓识别、0.01 Ω精密功耗采样,一路把误差压到毫米级,也把功耗压到6.3 W。四天三夜,我们在实验室与代码、焊锡、咖啡为伴;比赛现场,一键启动5 s出结果的那一刻,我们知道所有熬夜都值得。感谢指导老师的信任,感谢队友无条件的支持与互补,感谢赛场上每一支让我们全力以赴的优秀队伍。荣誉属于过去,创新永不止步——下一站,继续用电子人的眼睛,丈量更大的世界!给下一届参加电赛同学的几点简短建议:赛前准备要充分,提前动手,备足元器件,明确分工,有效沟通,选择靠谱队友。祝愿下一届的同学们在电赛中取得优异成绩!

国家二等奖队伍:陈泓桦、汪笑宇、魏铭伯;(选做 E题 简易自行瞄准装置) 我们团队很荣幸获得这次电子设计大赛的国家二等奖,这份荣誉藏着我们每一次攻坚的印记。针对题目要求,我们使用两块Ti M0系列开发板作为主控,分别控制小车和云台,并使用K230摄像头识别目标。通过优化代码、调整驱动逻辑,我们团队解决了实时数据处理效率不足的问题;针对步进电机云台,我们细化参数并编写PID算法,最终实现了原地精准定位;对于循迹部分,我们针对题目要求反复调整循迹模块的布置,终于在约束条件下实现了稳定的巡线效果。这些突破,靠的是团队分工协作、熬夜攻关的韧劲,还有对电子系统设计的热爱。

对于想要参加电赛的新同学,我们建议同学们在平时就发展这份兴趣。可以从最容易上手的开发板(例如Arduino)开始,体会动手操作,做出成果的快乐。在平时和比赛前要主动学习各种单片机知识,在不断的操作中增强动手能力。赛前,我们建议同学们做好充分准备,提前编写好基础代码并搭建基本结构,完成常见考点(例如巡线),节省比赛时的时间。此外,在比赛时尤其需要注意团队的分工合作,注意及时休息以避免思维陷入僵化。同时,无论是在学习还是比赛过程中都会遇到很多失败,同学们一定要保持积极的心态,成功解决问题是一个很快乐的过程。最后,再次感谢学院在场地、师资等方面的支持,以及平时对我们创新能力的培养。未来我们会继续深耕技术,不负这份认可!

关闭